181-2460-7566

经验多多年行业检测经验,致力于解决客户疑难

Years of industry testing experience

立即咨询

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

金属材料的晶粒度,即晶粒大小的尺度,对材料的多种性能有着重要影响。晶粒度的变化实质上是晶界面积的变化,晶粒越细小,晶界面积越大,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也越显著。一般来说,晶粒越细小,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,同时塑性和韧性也越好。因此,准确测定金属的平均晶粒度对于评估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。

image.png

一、测定方法

金属平均晶粒度的测定通常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原理,主要方法包括比较法、面积法和截点法。

1.比较法

比较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,通过将待测金属试样的显微组织与已知晶粒度的标准图谱进行对比,确定最接近的标准图谱,从而间接得到试样的平均晶粒度。然而,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偏差(±0.5级),评估值的重现性与再现性通常为±1级。因此,比较法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。

2.面积法

面积法是通过测量一定面积内晶粒的总面积,然后除以该面积来得到平均晶粒度的方法。具体操作时,可在显微镜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视场,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自动或手动勾勒出晶粒边界,计算晶粒面积,最后求得平均值。面积法相对精确,通过合理计数可实现±0.25级的精确度,且测定结果无偏差,重现性小于±0.5级。但操作复杂,对设备和软件要求较高。

3.截点法

截点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测定方法,通过计算已知长度的试验线段(或网格)与晶粒界面相交截部分的截点数,利用单位长度截点数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。该方法操作简便,通过有效的统计结果可达到±0.25级的精确度,且测量结果无偏差,重现性和再现性小于±0.5级。对于同一精度水平,截点法由于不需要精确标计截点或截距数,因此较面积法测量快。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,适用于晶粒形状规则、分布均匀的金属材料。

二、测定步骤

1.样品制备

将待测金属样品进行切割、打磨、抛光等处理,使其表面光洁度达到一定要求。注意避免过度抛光,否则会影响晶粒大小的准确测量。

2.显微镜观察

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,通过放大镜头观察其组织结构,找到晶粒的边界。注意调整好光源和对焦距离,以获得清晰的图像。

3.测量方法

根据所选的测定方法(比较法、面积法或截点法),在显微镜下对晶粒进行测量。对于比较法,直接将观察结果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;对于面积法,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晶粒面积;对于截点法,记录截线与晶粒边界的交点数量。

4.数据处理

通过对多个区域的晶粒大小进行测量和统计,得到金属样品的平均晶粒度。注意保证刻度尺和显微镜的位置固定不变,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。

三、应用与意义

金属平均晶粒度的测定对于评估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了解材料的晶粒度,可以预测其强度、硬度、塑性和韧性等力学性能,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。同时,晶粒度的测定还可以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,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。

综上所述,金属平均晶粒度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材料性能测试工作,对于提高材料性能、优化材料设计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,并严格按照测定步骤进行操作,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
热门动态

百科科普

免费获取检测报价

一站式检测服务,让您无忧

服务咨询热线电话:181-2460-7566

立即咨询